涨潮时,Anis把小船停在一个小支流口,吩咐我把拟饵抛到空无一物的主河中央。我顿时满头雾水兼露出怀疑的眼神回望了他一眼,心想怎么可能会有金目鲈在空旷的河中央拦截拟饵呢?可是,当我那潜游深度只有0.6米的拟饵回收到半途时,突然感觉到拟饵潜板奇迹般的在河中央不停的撞击泥床。原来这看似平平无奇的河中央竟然内有乾坤!
报道/摄影:黄国彬
犹记得在我刚接触拟饵抛投钓法初期,网络资讯并没有现今来得发达。除了在本土钓鱼刊物吸取那有限的资讯外(那时的拟饵钓还未成为主流钓法),我与同伴大多时候便是依据在光碟店内寻获的海外钓鱼影片来学习拟饵的操控技巧与呈现手法。而当中最吸引我的莫过于那已看上百遍的北澳红树林拟饵抛投影片了,
虽然已事隔多年,但里头情节仍是记忆犹新。那手握对现在来说已经成为古董的直式抛投钓具的“老外”如何以潇洒的挥竿动作,把深潜型拟饵精准的送到红树根边缘,再以适当的速度回收拟饵并做出挑竿动作,瞬间钓线一紧,在不远处一条良型金目鲈张大嘴巴破水而出,再以它那“招牌式”强而有力的甩头动作把拟饵给挣脱!
穷毕生精力追求
打从那时开始我就视它(金目鲈)为我的头号拟饵抛投目标鱼,在钓具店购买了合适的鲦鱼型(Minnow)拟饵后,便与同伴出发到离我家四十分钟路程的沿海防波堤去会这梦寐以求的对象鱼。很幸运的在多次的造访后,终如我所愿以一条健壮的6公斤级好货色开启了我的金目鲈拟饵钓人生!
但在往后的日子里由于人们的过度开发与滥捕之下,想要与大物交手的梦想已变得越来越遥不可及了。拟饵发烧友都一致认同在野外钓获金目鲈的难度已变得越来越高,再加上属洄游性鱼类的它总是神出鬼没,让人难以捉摸。尤其是体重超过十公斤者更是被河口狩猎者视为个人穷毕生精力,必须钓上一条的终极河口对象鱼!
当然我也不列外。为了达成与大物交手的梦想,不惜造访了多条著名的河口红树林支流,但始终与大物缘聚缘悭一面。渐渐的在多次的“白果”钓游挫败下,已无心恋战河口的我便开始把目标给转移到淡水湖泊那当时无论是体积或数量都很可观的多鳗鱼身上。那毫无冷场的热烈钓况让我把最初所设下的大物金目鲈目标给忘得一干二净。直至多年后的今天,在“面书”上有幸结识了来自北马的红树林达人Anis,在他的“毒照”及无私与我分享钓场下,方才重燃我对河口的希望!
当我们来到一个体系较大的河口流域时,该从那儿下手相信是每位钓友最为关注的问题。在一条两旁都布满红树的河流,乍看之下几乎都大同小异,但其实并非每个角落都具备藏鱼条件的。在西马如谈起红树林金目鲈的最佳钓点,从前的我一定会先选择一般肉眼看得到的障碍物来做首选抛投点,例如:倒树、桥梁、废弃码头、红树根边缘、养虾场排水口或支流交接口。但自从我认识了Anis且与他同船作钓后方才恍然大悟,让我对金目鲈的掩藏点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空旷河域出大物
话说回头,那是一次我与他初次见面的一日性质红树林钓游。当时我们耗了一个早上的时间在主河搜索部份倒树钓点毫无建树后,那时的潮水状态正进入涨潮阶段。慢慢的周围很多刚才肉眼仍可看见的障碍物已渐渐的被潮水覆盖,众多饵鱼也从较早的分布四散转为凝聚成一个群体,随着潮水的推进往上游游去。那时我们的小船已来到下游一个较为狭窄的分叉支流口,负责掌舵的Anis突然熄了引擎,然后吩咐我把那刚换上的,潜游深度只有0.6米的自然色11公分Storm Arashi Rattling Minnow往那空无一物的主河中央做出抛投。
我顿时满头雾水兼露出怀疑的眼神回望了他一眼,心想怎么可能会有金目鲈在空旷的河中央拦截拟饵呢?他只对我露出了微笑也没对我多说一句,食指不停的指着特定方向示意我把拟饵抛到那边。看他那么坚持我也只好“应酬”他向那根本看不上眼的河中央做出数次抛投。就在我把拟饵给回收至他指定的范围时,突然透过钓竿感觉到拟饵潜板“奇迹”般的在河中央不停的撞击泥床。原来这看似平平无奇的河中央竟然内有乾坤!
在我尝试提高钓竿好让拟饵越过这片泥床的当儿,一股扎实兼无情的爆发力在瞬间传到我的掌心。在我还没来得及回过神的当儿,河中央突然跃出了一道银百色的闪光,恍惚中只听见Anis喊了一句“Siakap besar”,钓线就不听使唤的快速吐出!
由于那河中央并没有可为钓线带来威胁的障碍物,使得我可以放心的和这难得的大物老金周旋到底。我在遛鱼途中不断压低钓竿,尽量避免老金跳跃。只要它不跳水,就能把脱钩或子线被其锐利腮盖的机会减到最低。在我小心翼翼的伺候之下,大物已显出疲惫现象渐渐浮出水面,我的天!近看下这家伙明显比从前我钓获的6公斤个体还要大许多。用Boga Grip称一称,这身材显得肥胖的渔获证实将近9公斤,这也意味着我终于成功翻新了那已封尘多年的个人野生金目鲈记录!太棒了!
完美的老金窝
在我的追问下,Anis终于道出了其中奥秘。原来这些平时在满潮时不见天日的钓点,就是他多年来请出不少大物金目鲈的秘密标点。这类钓点多数出现在河口体系的小型支流口。每年雨季期间,大量的雨水将会从陆地流入这些支流,造成支流出现泛滥状态,汹涌的河水不停地注入主河,久而久之就会侵蚀支流与主河交界处河床的泥土,视该河流结构的不同情况而形成一个比较深的瞬坠,或是凹凸不平的河床地形。而这些不规律的凹凸河床结构有些即使在退潮时也不会显现出来,有些则会在极低潮时露出一部份结构。以这个钓点的情况来说,小山丘会在退潮时稍微看得见,而在河水上涨时则完全被淹没,出现深达1-2米的落差,就成了一些体积庞大的金目鲈突击饵鱼的最佳攻击区。
这当中其实不难了解到,一条将近10公斤的金目鲈的确不容易找得到可以把自己的庞大身躯掩藏起来的结构物,再加上很明显的银白色体色,轻易就会被机警的饵鱼群发现饵而逃之夭夭。而这在河床自然形成的大大小小山丘,也就很自然的成为了大型金目鲈的狩猎场。它只需掩藏在山丘瞬坠下方,等待潮水涌入时把一群又一群的饵鱼群带过瞬坠上方,就可轻松的在近距离内拦截饵鱼饱餐一顿,特别是行动较为笨拙的大物级金目鲈。
这类结构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在山丘下方将会形成一个涡流区,也就是不受水流影响的静水区,让大型的金目鲈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躲藏在这里,以逸待劳的等待机会吞噬从头顶游过的小鱼!
这情况就让我想起了离我家乡太平不远处的吉辇河下游,曾有一段时期也有钓鱼人不断在涨潮阶段,使用浅水拟饵在特定钓点连续不断的上了很多良型金目鲈。当我得到有关钓点坐标前往探索后发现,原来只是个河湾浅水小山坡钓点,整体结构简单得甚至连一根枯枝都没有。这些具藏鱼潜能的山丘钓点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潮水退尽期间,山丘顶点都会暴露出水面或该结构在水里隐约可见,一旦潮水上涨淹盖至一定深度后便成了神奇的一级金目鲈抛投钓点。
如果阁下缺乏识途老马的引路也不必担心,不妨选择大潮的日子,潮水会退到最低,暴露出河床真面目这段时期,好好利用潮水退尽的那段时间前来辨别高低幅度差异较大的潜能钓点,再以GPS把该地点的坐标记录下来即可。或使用最原始的布条辨认法也行(就是在最靠近钓点的树干上绑一条易以察觉的彩带做记号),待潮水开始上涨时就可倒回来尝试抛投了。
浅游鲦饵攻城
在寻获了有关钓点后,再来的就是大家所关心的拟饵使用环节了。到底怎么样的拟饵才适合用于这类型的钓场呢?这里我们必须先从拟饵的体积谈起。由于钓点结构特殊的关系,一般遇到大物的几率都比较高,所以我们一律都使用十公分以上的拟饵来作钓,尤其是身形廋长如当地水针饵鱼的鲦鱼(Minnow)款式最为吃香。
拟饵的运行深度选择就以当时水位状况来做出衡量,基于类似这种山丘钓点一般都不会很深(约1-2米),所以一些潜得过深的拟饵都被我们排除了。深潜型拟饵的潜水速度太快,加上前方细薄的潜板很容易就会出现“吃土”现象,常会导致拟饵在紧张时刻动弹不得(潜板卡在泥床上)。在这里下潜速度较为缓慢,比较容易控制运行深度的鲦鱼款式显得更胜一筹,比较不容易卡在太浅的河床上。重点是在拟饵越过该山丘钓点时必须达到潜板撞击河床的效果,以营造出那逼真的饵鱼掘土寻找食物的动作,或激起泥粉引起金目鲈的注意。
拟饵颜色方面,以我个人而言拥有自然饵鱼体色者为首选,除非遇上浑浊水质时才会选择体色较为明亮者。还有就是小船与钓点之间要保持一段距离,别忘了大鱼就只掩藏在离水面1-2米而已,如把船靠得太贴近很容易会惊吓到目标鱼而功亏一篑。在这里一套可做出远距离抛投的直式或横式钓具是必备的。
无论如何,在掌握了以上所说的重要线索后,已蠢蠢欲动想要完成大物梦的你,还是要面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考验。别忘了你的对像鱼是出了名神出鬼没的洄游品种,虽然本文所描述的山丘钓点在全国各地的河口红树林钓场都不难找得到,但也并非百试百灵的。但只要耐心的做出尝试,相信XL级的大物金目鲈一定离你不远矣!